学习习近平外交理念理解十大“关键词”

2020-08-27 来源:未知 阅读:14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对32个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并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G20峰会、亚信会议等国际组织的活动。

记者盘点了在习近平外交理念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十大“关键词”,以便网友了解当前中国外交的大智慧、新格局。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关键词1】中国梦

  【经典论述】

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2013年6月7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

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中国梦同周边国家人民的梦想是相通的,很多周边国家领导人积极呼应。要加强宣介,重点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说过:“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团结协作、发展振兴是拉美人民薪火相传的梦想。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拉双方要勇于追梦、共同圆梦。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

【解读】新华社文章《“中国梦”的对外解读》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维护世界的“和平梦”、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进步梦”是和谐的统一。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前驻英大使马振岗曾撰文指出,习主席外交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外交为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服务,服从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关键词2】命运共同体

  【经典论述】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2014年6月4日,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60年后的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应该看到,世界还很不太平,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南北差距依然悬殊,亚非国家的主权安全、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解读】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表示,习近平站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思考总结历史经验和面向未来发展的课题,对如何实现亚洲发展、如何处理亚洲与世界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总结。“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系统阐释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明确了中国的作用、角色和道路,有助于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首页 [1] [2] [3] [4] [5] 尾页


延伸 · 阅读